close

F1426821904703    職場從此海闊天空!這3種人,得看看《未生》

轉自cheere 路路 Web only 2015-03 圖片來源:八大電視

今年3月播放的《未生》,去年在韓國創下有線電視台自製電視劇收視紀錄第2名。因為大部分故事都發生在「辦公室」場景中,最初無法在韓國無線電視台播出。究竟,上班族為什麼要看?在職場上,「換位思考」通常是最難、但也最常被拿出來要求的修練。在什麼位子,就具備什麼樣的腦袋,這是人的本能,不在其位,如何換位思考?難就難在這裡。

這時候,透過觀看戲劇、閱讀小說、甚至回溯歷史來磨練,不啻是最好的工具和途徑。做為讀者或觀眾,擁有上帝般的全知視野,能夠清楚看見當中每個角色的立場、掙扎與侷限,再對應回現實生活中身邊的每張臉孔,「換位思考」便自然而然完成了。

從這個角度看,2014 年最適合拿來練習「換位思考」的教材是什麼?假使有人問這個問題,一個毫不猶豫的答案絕對是:《未生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這齣去年10 月到12 月在韓國tvN電視台播映,今年3月由八大電視台引進台灣的韓劇,改編自作家尹太浩的同名網路漫畫。男主角張克萊本來是個天才圍棋手,卻因為父親過世、加上入段(成為職業棋士初段)失敗,不得不放棄棋手生涯,以僅僅「通過高中鑒定考試」的資歷,進入「ONE International」這家優秀學子爭相競逐的國際貿易大商社。片名「未生」兩字即來自圍棋術語,意思是還沒確定死活的棋子,接下來可以做活,也可以放棄它轉而爭取其他利益,取捨之間沒有對錯,只在選擇,完全呼應人在職場江湖中的行走軌跡。

為什麼說它是最好的換位思考教材?簡單講,有下面幾種症候群的人都不妨看看這齣戲,它很可能讓你從眼前框架一躍而出,除了站上另一個制高點,跨越本來的視野窠臼,而且從此海闊天空。

1.覺得工作中的遊戲規則難以撼動,只能蕭規曹隨的人

 

 

儘管大受歡迎,《未生》的情節模式卻迥異於一般韓劇,它不強調魅力十足、帥到爆炸的男主角,缺乏峰迴路轉、小三作梗的曲折愛情線,沒有十惡不赦的反派和正邪對立,甚至情節安排也不依循一般的反轉再反轉節奏,大部分故事,都發生在「辦公室」這個固定的場景中。事實上,這也是最初《未生》無法在無線電視台播出的理由:它太挑戰連續劇的成功公式和觀眾收視慣性。

如果一切都按照既有經驗走,那就不會有後來《未生》的出現。只是真實刻劃工作中那些疲憊、迷惘、茫然、荒謬的瞬間,卻透過劇中人的抉擇和腳步,傳遞出永不言棄的溫暖和力量,這正是《未生》的魅力。

當然,創新一定有風險,顛覆現況,到底是成為英雄還是烈士?這個問題,在收視率競爭超級白熱化,面對三大無線電視台夾殺,有線電視台要突出重圍分外不易的局面下,想必也深深考驗過製作團隊。不過,就算被驗證了100遍的成功定律,一樣有改寫可能;就算已經被分析、定義無數次的市場,還是有沒被挖掘的需求,《未生》創造的記錄,不就是個最好的例子?

2.對職場現實憤世嫉俗,覺得社會、企業、老一輩都不了解、也對年輕人不公平的年輕人

因為從新鮮人的視角出發,深刻描寫他們的處境,《未生》效應甚至引起韓國總統朴槿惠注意,在青瓦台的青年委員會會議中,親自談起對韓國年輕人就業艱難的憂慮。


年輕人當然需要鼓勵、同理和支持,但不代表個人本位足以無限上綱,只看見自己,不需要任何對環境的理解、對自我的反省。偏偏這樣的聲音,很容易淪為權威或說教,一出現就引發反彈或論戰。

然而放在故事中,相對便容易理解多了。當26歲的張克萊因為沒有學歷、沒有外語能力、除了一堆打工經歷外,找不到一項「職場上需要的專長」,最初被他的部門主管吳相植視為「走後門」進來的特權份子時,吳相植質問他:「你能賣給我你的什麼東西?」
「我剩下的唯一東西,我能表現的唯一東西--努力。」張克萊這麼回答。

乍聽之下本應是滿載誠意又無比懇切的答案,吳相植立即的反應卻是:「我不要。」他的理由一針見血、難以反駁:「到處有的是努力工作的上班族,所以你要賣的東西,沒有鑑別力。」

縱使腦袋動得快的張克萊馬上接招:「我的努力不一樣,有質,還有量。」然而「努力沒有鑑別度,成果才有」的這一幕,想必對許多人來說,都是當頭棒喝

 

另一個類似場面,是實習生階段結束後,張克萊只能以2年契約工的身分任職。不管他再投入、再認真,約滿仍然必須離開。同期為他抱屈,眷戀著團隊情誼和歸屬感,張克萊自己也想爭取:「只要一直這樣做,就能成為正式員工了吧?」

 


吳相植一席話,再次澆下他滿頭冷水:「還有太多大學畢業且能力很好的人,都還找不到工作而痛苦著。即使是你,無法卡位得到,也是理所當然。」

張克萊當然沒有因此被擊倒,他把劣勢轉成了動力。不過,努力就該被肯定?付出一定會得到認同?這樣美好的假設,副作用恐怕是造就出不切實際的天真,和伴隨而來膨脹的挫折感。畢竟,這是個競爭的世界,一切都存在於比較的基礎上。何謂公平,是誰的公平?汗水和掌聲間,可曾真正存在過等價關係?個人境遇中的委屈和不甘,在主觀的感受重量與客觀的實質重量間,怎麼找到一個合理的認知轉換方程式?許多過不去的心結,或許換個角度,便有另一種解讀。這正是《未生》中許多經典台詞都格外引人深思、低迴的理由。

3.江湖打滾多年,自豪於挺過大風大浪,卻早就忘了信念、堅持、理想為何物的滄桑老鳥

《未生》中最動人的一對couple,不是男女主角,吳相植和張克萊間跨越職階與世代、火花四濺的從屬情誼,百分之百當之無愧。

總是滿眼血絲,脾氣暴躁,對著下屬大吼:「小子」的吳相植,骨子裡卻既浪漫又熱血。寧可帶部屬到天台捏鼻子喝過期牛奶,好製造腸胃炎逃避任務,也不想昧著良心,靠提供情色招待討好客戶,拿到訂單。對他來說,工作不是為了賺錢而已,更包括挑戰自己,實踐對一個「商社man」的自我超越和信仰。

他教張克萊什麼叫專業,但張克萊教他怎麼在關鍵時刻化繁為簡,回歸初心。既然是門好生意,為何不做?所以兩人不惜推翻前例、打破內部禁忌,聯手爭取重整被前手朴科長因貪汙而毀掉的約旦二手車事業。為了贏得決策支持,吳相植大膽獨排眾議,採納張克萊的意見,對公司做了場內容和結構都前有未有的簡報。結果呢?當然成功扭轉局勢,更大快人心的是,連其他保守「LKK」們老去的商社魂,都跟著被喚醒了。

個性鮮明的吳相植,在公司裡從來不是當權當紅的「山頭」,經此一役固然升為次長,最後終究還是離開公司踏上創業一途。不過,這一刻幫兩人拍手叫好的同時,如果已脫離菜鳥階段,難免要問問自己:現在比較像吳相植,還是他那些圓滑功利的同僚?在激賞張克萊有這樣的好老闆當下,彷彿也是面鏡子:部屬面前,自己又是個什麼樣的老闆?考驗當前,是選擇「不做不錯」,還是勇往直前、奮力衝撞?


假使3種類型對你而言都屬「以上皆非」,那麼,錯過《未生》就不可惜嗎?

當然不。

張克萊擅於運用圍棋的策略思維於工作中,知道適時跳脫當下,綜觀全局再決定下一步,是他從零開始,卻能一路過關出線最重要的理由。對苦於人際關係,或做事總受短視近利邏輯主導的人來說,這是對大腦最好的刺激。


縱使人生有諸多無奈,但透過一次次的鍛鍊、轉化、療癒,「地上本沒有路,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,」張克萊如是說。刺激完畢後,若是隔天上班能夠「重新做人」,換個嶄新的心情和視界來看待一切,肯定是千金難買的收穫。沒錯,《未生》只是齣連續劇,但對懂得咀嚼回味的人來說,它足以成為在職場上「完生」(證明足以活下去)的臨門一腳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未生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t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